《聽海湧》大結局引淚海~台劇新高度!10個幕後花絮:角色原型、隱喻&金句、台灣首部二戰史詩劇集!

《聽海湧》大結局引淚海~台劇新高度!10個幕後花絮:角色原型、隱喻&金句、台灣首部二戰史詩劇集!

被譽為「無可挑剔的台灣時代劇」、「台劇新高度」的《聽海湧》,口碑持續發酵!
劇情講述二戰時期情同手足的三名台籍青年,遠赴婆羅洲擔任戰俘監視員,原以為能光榮返鄉、實現各自的理想,卻未料捲入一連串的虐殺事件……


首集就以壕溝屠殺案作為開端,勾起觀眾對嫌疑犯新海志遠的懸念,再用倒敘法慢慢去了解新海三兄弟所經歷的一切


短短五集就道盡了台灣人長久以來面臨的國際困境與悲歌,大結局一氣呵成的法庭攻防戰更直面了台灣人敏感的國族身分認同

 

以下有雷~

 

 

 

法庭上被當作皮球踢來踢去的榮輝,戰時自認為是日本人,究責時變回台灣人,戰後又變中國人,無聲的淚水滴滴衝擊著觀眾

為了被認可而去當日本軍屬的志遠,沒料到竟踏上與自己背道而馳的不歸路,問為何而戰卻換來全場靜默。榮輝臨死前給的最後一絲溫柔,讓觀眾跟著志遠崩潰大哭

原本純真無邪的木德為了被認同也不得不黑化,成為心狠手辣的殺人犯。被判死刑後,衝向大海只為看一次家鄉,卻客死異鄉。

這三滴眼淚正呼應了《聽海湧》的英文劇名《Three Tears in Borneo》


還有領事太太抱著寶寶屍體在壕溝裡對志遠說:「多謝。」

領事看著全家福淚崩等場面,都讓人心碎不已。戰爭到最後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,劇中人物皆是戰爭時代下的犧牲品。

不僅編導演精彩、時間序轉換明確、節奏明快、場景美術服化也高度還原了受戰爭摧殘的年代。


叢林、溪流、蟲鳴鳥叫、猿猴等音效,加上侏儒象、長鼻猴等特效,帶領觀眾身臨其境



儘管劇中有日文、高雄腔台語、廈門腔、泉州腔閩南語、澳洲腔英文、馬來西亞伊班語等,也都切換自然流暢

很感動台灣出了這麼一個高水準又撼動人心的史詩劇作,也難怪能成為首部入圍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 劇集展的亞洲作品,並在Hami Video播出一天內,衝上戲劇排行榜冠軍!

我整理了10個幕後花絮、隱喻&金句,一起來瞧瞧吧!


1.主角與配角原型
導演孫介珩與編劇蔡雨氛皆為歷史系畢業,因此在歷史考究方面就下了很多功夫


為發展劇本,就花了3年時間閱讀大量台籍戰俘監視員的口述歷史、日本的律師資料跟澳洲的判決資訊。



劇中新海志遠的參考原型就是二戰時期台籍戰俘監視員柯景星

羅進福的原型則是參考中華民國外交官卓還來

當時他的妻子與兒女都被關進戰俘營,柯景星得知領事妻子無法順利哺育孩子,便偷偷將自己拿到的雞蛋、牛奶塞給她。

原本柯景星因違反國際公約被判死刑,後來長官杉田鶴雄坦承是自己下令殺害戰俘,柯景星才逃過一劫,被叛10年有期徒刑

而卓還來則被日軍槍殺,妻子活了下來,持續尋找救命恩人,多年後卓還來的姪女才找到高齡90歲的柯景星,從美國飛回台灣向柯景星致謝。


2.英文劇名是個意外
《聽海湧》第一集曾剪過兩個版本還舉辦不公開試映會,而不公開試映會需要保密,因此得更改劇名


導演想說隨便取一個爛大街的名字就好了

編劇就想到一部經典名片:《西藏七年情 Seven Years in Tibet》
而三兄弟在婆羅洲待了三年,編劇就取為:「Three Years in Borneo.」想說這樣夠爛大街了吧~~

結果導演居然覺得這劇名很好
編劇:「真的假的,這是學西藏七年情耶,不要吧!」
孫:「你自己看螢幕。」
後來才發現,編劇誤把”Y”打成“T”了
Years 因此變成 Tears,就變成「婆羅洲的三滴眼淚」,也正是新海三兄弟的故事

從此《聽海湧》的英文劇名,就被更改為”Three Tears in Borneo”。這名字也太美,在國際間也大受好評,真是個美麗的意外。


3.差點拍不了
據說這部劇曾因疫情解約、停拍、通膨、用房產抵押遭拒,導演後來不得不拿公司貸款,幸好最終在公視、高雄人和三餘創投的協助下,以7200萬元完成5集作品,我們也才能欣賞到如此高水準的劇作。


4.場景與音效
劇組斥資千萬在台灣搭建二戰戰俘營,主要拍攝場景散佈在高雄、台東、屏東等地

還遠赴北婆羅洲實地拍攝原始森林,收錄海浪、動物及不同天候環境音,供聲音指導於後製期搭配使用。


5.找來真的伊班人


而第四集出現的原住民,是真的北婆羅洲「伊班族」
劇組曾考慮在臺灣找人扮演伊班人的角色,但考量到伊班人身上的刺青、頭飾、織布圖騰、獵刀和煙斗,若要在臺灣複製,會非常困難且相當昂貴,於是就決定請伊班人來台東山上拍攝

也許很瘋狂,但也因此讓台灣人看到了可貴的伊班文化,可惜演員已離世,否則就能觀賞到自己參演的史詩劇作了。


6.語言的考究


除了表演指導、歷史指導、武術指導等之外,還有台語、日語指導,在語言的腔調方面也非常考究

飾演新海三兄弟的吳翰林、黃冠智、朱宥丞,開拍前還學了長達半年的日語,特地飛去日本進行口語訓練三個禮拜。每天早上七點起來重訓,就為了在螢幕上能更貼近角色狀態。演員們的敬業、切換流利的日台語,也是《聽海湧》獲盛讚的功臣之一。


7.最難的戲


黃冠智表示最難的一場戲是他被倒吊起來的戲,足足被倒吊了20多次,長達3個小時:「我拍到頭暈、眼壓重,眼睛根本張不開,也是我第一次在現場說需要休息,真的撐不住了!」拍完後在旁坐著休息1小時才恢復。

朱宥丞則表示落水戲最難拍,因為要演溺水,但他本身會游泳,要刻意去嗆到水反而壓力更大,且當時是四月初,氣溫蠻低的,還拍了3個小時,要一直動才不會失溫,且ㄧ拍完就要馬上保暖

還有最後在法庭被判死刑的場景,「我一直在想像一個人絕望的心情,在知道自己被判死刑時的震驚和不甘」。大家覺得他在這一幕的表現如何呢?


8.導演理念


孫介珩:「在故事中被捲入戰爭中的每個人,無論有沒有遠大的理想或偉大的目標,其實最終追求的都是平安結束這一切,然後回家。所以當他們聽到海浪聲『海湧聲』,就覺得家離自己不遠了。」

孫介珩:「沒有人生來就是邪惡的,即使是殘暴的人也有動機和理由。當每個演員都以這樣的立場出發理解角色,就能呈現戲劇張力和衝突,也讓觀眾更理解台灣人身在其中處境是多麼為難。」

讓我想到《悲情城市》中的一句話:「咱本島人最可憐,一下日本人、一下中國人,眾人吃、眾人騎,沒人疼!」

「即使到現在,我們對於自己是誰這件事,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;不是要去強迫別人和我們一樣,而是去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。」


9.海報設計概念


官方海報整體視覺是一個軍事法庭的入口,掛上三方勢力的旗幟,戰後身不由己的年輕士兵還不知道會何去何從,向著高大的權力抬手行禮。設計師莊少橙:「代表各方陣營力量的角色圍繞著三位年輕士兵的『犯人照』,象徵三位台灣青年承受的各方壓力……身為臺灣人的身份認同卻又拉扯著他們的思維和行動。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劇中角色的壓力、困境與片段的時空背景。」


10.配樂

全劇使用多達86首配樂,皆由比利時作曲家福多瑪Thomas Foguenne,攜手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共同打造。


第 2 集的片尾也特地找來曾拿下金曲獎「最佳台語專輯」的巴奈演唱《望你早歸》。


隱喻

1.日本殖民台灣


塞滿壕溝滿滿的屍體被黑鳶佔據,仔細看像是台灣的地形,暗喻台灣被日本殖民、利用、剝削、虐待,也暗示台灣人被戰爭所蒙蔽、吞噬、摧殘。


2.紅酒燉牛肉對比樹薯


日本田中指揮官用自由來賄賂羅進福領事,以幫助他們實現日本大東亞共榮。但羅進福不願屈服,說了句:「我死也好過當日本狗。」桌上正擺著紅酒燉牛肉,暗喻了日本龐大的利益與誘惑,而羅進福選擇回去吃樹薯,生是福建人,死也要當福建鬼。


3.侏儒象


志遠半夜看到侏儒象母子自由穿梭在叢林中,對比領事太太抱著寶寶被囚禁,格外諷刺


4.環環相逼


最後一集日本人持武士刀逼榮輝下指令,榮輝只好持槍逼志遠開槍射殺戰俘們,在這裡沒有人想要開槍屠殺這些生命,也沒有人想承擔罪責

但礙於日本上司一句:「做該做的事!」他們就得扣下板機,戰爭的殘酷在此表露無遺。


8個金句
1.新海志遠:「你聽,聽這海湧聲,就想說我們三個還在台灣,還在海膽洞裡摸海膽,這樣就不會怕了。」


2.羅進福:「日本人叫你殺人,你殺嗎?」

榮輝:「我吃日本米、讀日本書長大,我就是個日本人」

羅進福:「我死也好過當日本狗。」


3.日本律師:「恐懼這種東西會殺人。」


4.志遠:「我是去管理戰俘,不是殺人。」


5.「台灣只有苦楝花,紫白色的,這種時候櫻子常常打噴嚏……日本的櫻花也會讓人打噴嚏嗎?」
「櫻子,櫻花,哈啾。」


6.渡邊直人:「審判是在追求真相、正義,怎麼能充滿謊言?怎麼可以只是為了勝利?」

「如果沒有面對戰爭時犯下的錯誤,如果沒有釐清責任並揭露真相,戰爭就永遠不會結束。」


7.木德:「炸彈來的時候,我躲在聽得到海湧的地方,海湧有保佑。」


8.志遠:「有吃飽嗎?」
榮輝:「沒事啦,那很快就過去了,你回去要說我是光榮戰死的喔!來去啊。」
「阿遠……那把槍裡面沒有子彈啦!回去台灣,好好過生活。」

大家覺得志遠的槍真如榮輝所說的沒有子彈嗎?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場戲?都歡迎在底下留言,我們一起討論喔!

 

延伸閱讀

https://youtu.be/StMwf2DrWvw?si=gYPjebyVbjd5Lz3o

相連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